k1体育这两个月,全网讨论度最高的篮球赛事,竟来自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这项当地1市15县自发组织的“野生”比赛,今年火爆全网,不仅席卷了各大新媒体平台,网络直播累计观看人次超1亿,还收获了亚洲篮球联合会主席、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的关注,被中国驻美大使秦刚、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海外社交媒体发文推荐、点赞,人们更给这村级球赛起了个响亮有趣的名字:“村BA”。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村BA”其实是当下一种对农村大集、农村大戏等的演绎和创新,它使文化消费与旧乡愁实现匹配,成为乡村文化振兴新的打开方式,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一个新的样板。
“村BA”16支队伍的参赛者,是当地的青壮年,裁判、观众也都是乡里乡亲。冠军奖品是黄牛一头,亚军奖榕江塔石香羊一对,季军奖从江小香猪两头。单看这些,就让整个活动充满了原生态的味道。而比赛没有一名外援参与,每支球队各凭本事各显其能。赛场不收门票,没有冠名,没有代言,也没有热辣的啦啦操助阵,不似CBA、NBL等联赛那般高端、职业,场上场下的所有人,都将所有的精力投入到比赛上。场上气势如虹的布阵,场下乡音热烈的加油,专注的气氛贯穿始终,也将比赛带向了一个个热烈的高潮。到了比赛日,这些乡亲甚至可以从早上一直打到晚上乃至凌晨,围观者有数千人,其中不少驱车几百公里前往观看,甚至在后排支起梯子占领高地……
“篮球对抗性强,讲求团结,本就看点十足。这项运动一直有街头文化的特质,自带接地气的DNA。”篮球媒体人姜小磊以街头篮球举例,其比赛并不需要在正规的篮球场上进行,在城市广场或街边开阔地辟出半个篮球场大小的平台硬地,立一个篮球架,即可进行比赛。“村BA”则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开赛的那一刻,场地、器械都不重要了,场上的都闪耀如球星,大胆地秀秀技术,机智地搞搞配合,场下的懂不懂球全能喊几声、评几句,这就是全民参与体育运动的巨大魅力。”
而“村BA”并不止于村民们“独乐乐”,借助互联网平台和媒体直播手段,还促成了全网的“众乐乐”。比赛时,各大直播平台的观看人数高达夸张的千万级,其中甚至包括大量的资深篮球迷。谈及关注的理由,网友“鑫终有型”认为,“这才是体育的本质,‘村BA’让竞技不失真,粗糙得惹人喜爱。”
越简单,越纯粹。看“村BA”,其实是在享受生活中“追逐”的畅快感觉。很多非职业篮球厂牌和运动员拥有的大批粉丝,关注的是职业赛场之外的竞技,只是完成一种钟爱的生活观念表达。热爱生活哪有什么年龄、专业、性别之分?人们能从肆意挥洒的汗水、灵活运球的脚步中找到青春的影子,找到生活中奔放热情的模样,这就是体育运动走近生活的最大意义。
“村BA”的走红也与刘畊宏的爆火、飞盘运动的风靡有相似之处。“疫情当下,删繁就简的运动不仅给了人们排解emo情绪的出口,也从线上线下搭建了多种社交新模块,可操作、易融入的各种参与形式,能向人们输入轻松愉悦的正向力量,自然广受欢迎。”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聪颖认为。
网络上,还有大量“村BA”的粉丝并非篮球迷。网友“月亮背面的眼泪”告诉记者,虽然她对篮球“一窍不通”,但已追了多场“村BA”直播。“比赛解说员的普通话与当地方言的双语解说模式,中场休息时啦啦队演绎的苗歌、侗舞、反排木鼓舞,还有为现场观众准备的西瓜、大米、猪脚等朴实无华的奖品,都增加了无穷的趣味性,让我惊叹,原来现代乡村文化如此多姿多彩。”
更准确地说,“村BA”在更大范围内走红是因其呈现了乡村文化新面貌。乡里乡亲做主角,既有浓浓的烟火气,又有浓郁的少数民族特色,群众活动与乡村文化、民族文化得到了完美融合。农民们以这样的方式表达对好日子的欢喜和珍爱,这是乡村振兴幸福生活孕育出的精神硕果,更是新时代的乡愁,聚集了满满的人气和正能量。
这乡愁,其实一直在绵延。“赶集市、搭台唱戏,这种乡村的集体记忆始终都在。农家生活的快乐透过村俗风物和乡土人情播撒,成为心中最难以割舍的情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村BA’其实是当下一种对农村大集、农村大戏等的演绎和创新,它使文化消费与旧乡愁相匹配,不失人情味,更动感、潮流,能够唤醒青年一代,不失为乡村文化振兴新的打开方式。”文化学者齐飞说。
“村BA”是否可以成为普遍适用、可以推广的乡村文化活动?9月16日至17日,“村BA”的战火燃至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锦尚镇东店村灯光球场。来自当地的四支乡村队伍开启对决,有的球队还荣获了当地村居篮球联赛5连冠。显然,这类赛事能够做大,也因为其有着浓厚的“村BA”文化氛围。
“乡村文化活动个性鲜明,情感浓烈丰沛,其实是打造有地方特色文化产品的富矿。如何挖掘其中的亮点,合理巧妙地糅合传统和时尚的元素,需要传承的坚守,更需要创新的思考。要制作出‘村BA’之类的爆款,是个系统工程。”齐飞认为。
这样看来,特色鲜明、因地制宜的乡村活动,是“村BA”大火的原因之一,也由此带给我们启示。在济南市商河县,鼓子秧歌大赛掀起了全民参与热潮。鼓子秧歌最初发源于商河县,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当地民间为庆丰收而载歌载舞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每年的元宵节,是鼓子秧歌演出活动的高潮日。秧歌队伍庞大,人数众多,角色各异,锣鼓齐鸣,热闹非凡。到了冬季特别是春节前后,村村户户都要扭上一段,鼓子秧歌成为冬季商河农民最时尚的活动。如果推广得法,鼓子秧歌未必不会成为有地方特色的“村BA”。
以“村BA”为例,这个项目有“反哺”当地经济的潜力。由于涌入了大批外地赶来观球的游客,贵州“村BA”场地周围的商店和餐厅有了可观的收入。比赛期间,村里五金店的梯子、塑料椅子销售一空。而这项赛事的走红,令更多人认识了锦绣黔东南。当地今年的旅游推广内容也及时更新,规划打造了苗侗传统村落等5条旅游精品线路,推广深度畅游“村BA”的各种项目。即便在比赛闭幕的日子,不少游客仍前往观光打卡,无疑为当地打造乡村游和民宿业提供了有效市场。
“如何留住爆款,让影响力持续甚至放大是所有乡村文旅项目要重视的课题。很多乡村的一处自然风光、一场文化活动突然走红网络,短时间内吸引了大量游客‘奔现’,但热度过后难免归于平静,爆款的周边产品、爆款辐射的文化旅游内容得不到有效开发推介,最终只能是一时的红火。”一位业内专家提醒,一方面,爆款乡村文化项目需要继续提质,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须持续跟进。另一方面,让更多特产、民俗、自然人文景观成功融入并有序壮大,方能令外乡人流连忘返,让本地人享受更多的发展红利。在这个过程中,也要警惕过度商业化。对“村BA”来说,纯粹性是其最重要的底色,也是最大的魅力。比赛不收门票,是多年来村里老少达成的一致共识。而“村BA”爆红后,有公司愿意掏50万元在网红球场办一场商业比赛,也被断然拒绝——这种坚持值得深思。
“很多著名景区都存在过度开发、商业化严重的顽疾,严重破坏了游客的体验感,更对爆款文化活动的形象有极大折损。”业内专家认为,对“村BA”这类充溢乡情的活动,守好度、划清界,还得尽力确保其保持原貌,力求村民的自在生活不受过度打搅和破坏,让核心内容不失真。“要让原汁原味的‘村BA’成为独立而又别具特色的一环,成为本土文化展示、特色旅游的一个单元,在此基础上,把‘外圈’文章做起来,搭建并延伸有效链条,让相关的文旅产品蹭上热度并借势提振人气,是一个可以参考的路径。”(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田可新 实习生 尚文凯 报道)
部长有约丨邹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新安:党建赋能基层治理,多元共建幸福家园
连线书记丨邹城市千泉街道党工委书记房亚东:党建引领“泉小哥” 蹚出城市基层治理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