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体育不少人每天都到健身房里挥汗如雨,希望能瘦下来,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哪里的毛病?
1.体态不正。如跑步、健走时弯腰驼背含胸等,不但锻炼不到相应的肌肉和部位,还可能会受伤。良好的姿势会让人吸入大量氧气,不会觉得太难受。
2.水分补充不够。运动过程中水分大量流失。美国加州州立大学研究指出,当运动员处于缺水状态,动作会严重变形,强度也大打折扣。缺水使体内激素水平下降,肌肉强度变差。运动时可以补充含有钠、钾和葡萄糖的饮料;运动后多饮白开水。
3.玩手机。一些用跑步机锻炼的人同时看书、玩手机、看电视,这会分散注意力,降低运动强度。但听音乐对运动有好处,英国伦敦布鲁内尔大学研究认为,听着音乐运动,时间会延长15%,且心情愉悦。
4.缺少重量训练。《运动科学与医疗》杂志一项研究指出,相比于只做有氧运动的人,搭配重量训练的人进食会减少。研究负责人肖恩博士解释,两种运动搭配能增加体内激素的分泌,促进脂肪分解并稳定血糖,使得饱腹时间延长。
5.太相信跑步机的数字。一些人只要踩上跑步机,就盯着屏幕上的卡路里或公里数,觉得很有成就感。美国肌力和体能训练协会年会上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跑步机上的数字比实际情况平均高估30%。【详细】
发表于Aging Cell杂志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规律运动是对抗衰老最好的选择。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评估了84名男性和41名女性骑行人士,他们的年龄在55~79岁。如何定义他们是骑行人士?男性在6.5小时内可以骑行100公里,女性在5.5小时内可以骑行60公里。
结果发现,比起那些不经常运动的人群,这些骑行人士肌肉含量和力量没有随衰老而丢失,身体脂肪和胆固醇水平没有增加,而且免疫系统和年轻人一样强健。
研究人员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不经常运动对免疫系统衰老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美国国家衰老研究所(The U.S. 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将运动分为四个基本类型:耐力运动、力量运动、平衡运动和灵活运动。他们建议不要局限于一种运动类型,混合运动不仅增强趣味还能减少受伤。
耐力运动,又叫有氧运动,能增强呼吸和心率,有利于心脏、肺部、循环系统健康。增强耐力能使日常活动更加轻松。比如,健走或慢跑、跳舞等。
力量运动,也叫阻力训练,能增强肌肉,使你更强壮。比如,举重、使用阻力带、利用自重(引体向上)等。
平衡运动能预防摔倒,一些下身力量训练也能提高平衡性。比如,单脚站立、踮脚行走、太极等。
灵活运动能伸展肌肉,有利于身体更柔软而敏捷,使你在日常活动中更加行动自如。比如,小腿拉伸、瑜伽等。【详细】
第一次锻炼后,你可能感觉头脑更清醒、精力更充沛,因为心率加快使大脑血流量和氧气供应量增加。然而,第二天肯定会有延迟性肌肉酸痛,持续将近72小时。
6~8周过后,定期锻炼的人体内线%,你会开始感觉更健壮,耐力也会增强,一口气跑5公里不再像第一周那么艰难了。
锻炼6~9个月后,努力终于开始显现出结果。如果你致力于力量训练,肌肉开始成形;如果你致力于有氧锻炼,体内最大携氧量将增加25%,这意味着你能用更快的速度跑更长时间。
如果你能长期坚持锻炼,不仅寿命能延长,钱包也会鼓起来。研究显示,每周锻炼5天、每次至少30分钟的老年人,每年能在心脏的健康问题上节省2500美元(约1.6万元人民币)。此外,患上关节炎、2型糖尿病、老年痴呆症和某些癌症的风险也降低了。人们的生活满意度也能提升,因为运动能降低体内应激激素含量,从而减小患焦虑症、抑郁症的风险。【详细】
在公园中,经常能看见一些大爷大妈拿后背或身体其他部位用力撞击树木,还有人用后背在树干上使劲摩擦。这种颇受某些中老年欢迎的“撞树功”,被认为能刺激穴位、经络,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但实际上,这种锻炼方式不仅损坏树木,对身体也有潜在危害。
从健身角度分析,撞树能对背部肌肉、筋膜、骨骼等组织形成刺激,在调节身体肌紧张、维持平衡方面有一定促进作用。然而,很多老人存在肌肉萎缩、骨量下降、平衡能力下降、血管脆性增加等问题,如果撞树力量过大、次数过多,加上衣服单薄、保护不足,可能会造成骨与软组织损伤(皮下瘀血、肌肉挫伤、甚至骨折)。如果动作失误,还有向后跌倒的风险(扭伤、脱位、骨折、休克等)。特别是患有严重心脏病、尚未明确诊断的脊柱病、内脏下垂、血压过高、晚期肿瘤等的病人,不宜用此法锻炼。
要想刺激背部经络、肌肉,可采用按摩、针灸、火罐,以及腰背按摩器等,更有效、更安全。要想增加力量或改善平衡,可通过力量锻炼和平衡练习达到目的。破坏树木、有损健康、磨坏衣服的“撞树功”,还是停一停吧。
爬山不仅可增强心肺耐力,还能锻炼肌肉力量,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等。在山野中行走,享受清新空气,对人的身心也很有益处。但是,爬山过度,可能会伤了膝盖。
运动是否合适,关键看身体能否承受其负荷。一般来说,运动损伤主要由于使用频率过高、超生理范围活动、动作生物力学模式不当等造成。普通群众以健身为目的进行爬山时,注意不要长时间连续爬或跑步下山。上山时,要更多利用臀大肌发力伸髋,而不是一味地用股四头肌用力。因为攀爬时,大腿前面肌肉酸胀,臀大肌参与运动极少,膝关节长时间当“劳模”,局部负担过大,就易引起关节伤痛。
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肥胖、骨质疏松、骨关节退化、X或O形腿等问题的锻炼者,不建议爬山。可以爬山的人群,也需做好以下防护工作:1.进行相关医学检查,确定是否适合运动,以及可承担的运动量。2.对基础运动模式进行检查,了解是否存在明显的薄弱环节。比如膝关节稳定性不足、膝内/外翻、踝关节灵活性不足等。3.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心肺耐力、核心稳定能力、肌肉力量、柔韧性、平衡及协调能力等。4.运动前热身,运动后放松,以减轻疲劳,促进恢复。5.应定期体检,对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6.爬山时建议使用登山杖、护具、支持带,穿合适的服装和鞋子。
生活中,不少人把倒走作为强身健体的锻炼方式。究其原理,是因为倒走时需维持身体平衡和肢体协调,所动员的肌肉用力顺序、大小等方面都与正走不同,因此,能给人一种新奇刺激的感觉,也能锻炼小脑功能。不过,如果方法不对,倒走非常容易造成意外伤害,建议注意以下几点。
1.做好运动安全防护。高龄,患严重心脑血管疾病、骨病重症和精神病患者,均不宜倒走。倒走是反序反向运动,对平衡性、协调性和反应能力要求较高,加上无法通过眼睛观察前进路况,易出现跌倒、碰撞等情况。建议选择平坦、封闭、软硬适当、人较少的场地,为确保安全,最好结伴同行,一人倒走锻炼,同伴正走观察、及时提醒,两人交替轮换。
2.最好穿平底鞋。倒走时人体重心偏后,穿平底鞋有利于感觉重心变化,降低摔倒几率。
3.腰不好的患者倒走时,建议小步、慢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身体稳定肌肉(动作快易被其他肌肉代偿,或对肌肉刺激不足),起到矫正姿势、强制重心后移的作用。因此,倒走时要让脚跟踩实,动作慢而精准,膝关节适当弯曲,身体重心保持稳定。
在此提醒,倒走锻炼因为速度慢、动作频率低,所以强度不大,对体力要求不高,对心肺功能的促进作用也较小(以有氧耐力锻炼为目标时,运动需达到足够的强度,才能收到显著效果)。也正因此,倒走不能减肥。
中医认为,人的足底有很多穴位和反射区,走鹅卵石路会对它们产生刺激,从而有利于人体内脏和大脑功能,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等。为此,不少人喜欢光脚在小区或公园的鹅卵石路上走,甚至还有人专门购买了仿鹅卵石路的垫子在家中锻炼。
这种锻炼形式本身无可厚非,但要循序渐进地进行,最好穿软底鞋或厚袜子,绝不建议光脚,时间不要太长,10分钟左右即可,以免足底疼痛。进行时要慢,注意全脚着地,以减轻对足底的刺激。锻炼完后,应及时换洗袜子,保持清洁卫生。
需提醒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这种健身方式。老人身体虚弱,常患有骨质疏松,在坚硬的鹅卵石路上光脚行走,可能加重足部劳损,引起跟痛症、跟骨骨刺、足底脂肪垫损伤、足底筋膜炎等。如果平衡能力较差或地面湿滑,还可能摔倒,引起扭挫伤,甚至骨折。如果存在膝/踝关节不稳,则易造成关节运动力线异常,导致下肢不等长、关节疼痛等。另外,尖锐石头可能会划伤脚部,引起感染,糖尿病人尤其应避免。光脚走还可能传染足癣。
对不宜此种锻炼的人群来说,利用手或电动按摩器做足底按摩,能达到同样的健身效果。以发展心肺耐力为目标时,可选择健步走、广场舞、慢跑、游泳、固定自行车等方式进行锻炼。【详细】
平日早出晚归无暇锻炼身体,周末又想睡个懒觉、宅在家里,锻炼无法每日都坚持怎么办?近日,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即使做不到天天锻炼,也用不着彻底放弃。因为只要运动一次,就能促进新陈代谢数天。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研究团队通过实验,观察测量了长期和短期锻炼对小鼠体内两种神经元的影响。这两种神经元在人类和小鼠的大脑中都存在,其中一种叫做阿黑皮素原的神经元被激活时,会导致食欲下降、血糖水平降低和能量消耗增加;另一种下丘脑神经元被激活后会增加食欲,降低新陈代谢速率。研究人员发现,在单次运动后,小鼠的阿黑皮素原神经元活性明显增强,下丘脑神经元受到抑制长达两天。而随着运动量增加,这些变化会持续更长时间。
该研究作者、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神经科学家凯文·威廉姆斯博士说:“根据这项研究结果,我们可以预测,即使只进行一次中等强度的运动,也能够获得持续数天的益处,特别是在葡萄糖代谢方面。”他认为有朝一日,激活阿黑皮素原神经元很有可能为需要改善血糖调节的糖尿病患者带来益处。从长远来看,该研究或将为开发改善新陈代谢的新疗法提供标靶。平日里披星戴月的上班族们,在周末来临时,不妨先安排时间好好运动一下,然后再去做其他。【详细】
预防心脏病,请尝试有氧运动,每周3~4次。“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显示,不到1%的20~39岁美国妇女患有冠心病,但在40~59岁人群中,这一比例增长了近5倍,达到5.6%。有氧运动(包括跑步、动感单车、跳舞、划船和游泳)能促使心脏更有效率地泵血,从而保持心肌健康强壮。如果你真的想让自己的心脏从有氧运动中受益,需要以最大心率80%的速度锻炼至少30分钟,每周3~4次。打个比方,在1~10点的量表上,1代表毫不费力,10代表竭尽全力,你应当达到8的程度。
预防骨质疏松症,请尝试高冲击力运动,每周1~2次。美国国家骨质疏松基金会的数据显示,50岁以上女性中约有半数会因为骨质疏松而骨折。虽然补钙能让骨骼系统保持强壮,但最新研究表明,高冲击力的负重运动也能增强骨骼强度。从前人们认为高冲击力活动的影响弊大于利,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增进骨骼健康方面,劲舞、开合跳和打网球等运动都有壮骨功效。
抵抗关节炎,请尝试力量训练,每周2~3次。患关节炎的风险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尤其是超重和曾经遭受关节损伤的人。力量训练是预防关节疼痛的最好方法之一,它已被证明可减少与关节炎相关的疼痛,并防止其发作。力量训练不是非要在健身房里举铁,你在家做做深蹲、硬拉和过头举等锻炼动作,都能增强多个关节和肌肉群的力量。
与抑郁症做斗争,请尝试瑜伽,每周1次。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发现,年龄在45~64岁之间的人患上抑郁症的风险会增加。尽管任何形式的锻炼都有助于避免焦虑和抑郁,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瑜伽特别有利于减轻压力和调节情绪。美国波士顿大学研究者发现,练习瑜伽增加了大脑中GABA(γ-氨基丁酸)的含量,这是一种情绪调节的神经递质,抑郁和焦虑人群中通常是缺乏的。
抵御后背疼痛,请尝试做90秒的平板支撑,每周3次。根据美国国家关节炎和肌肉骨骼及皮肤病研究所统计,大多数人在30~40岁之间第一次经历背痛,随着年龄增长,背痛变得越来越普遍。增强核心肌肉群的力量能让你远离背痛。平板支撑对强壮核心肌肉群来说是一种非常棒的训练,它不仅能锻炼腹肌,还能挑战胸部和脊柱周围的肌肉。当这些肌肉变得强壮时,就能收紧整个上腹部,最终支撑下背部,远离疼痛困扰。可以先做30秒,跪下休息10秒,再重复做2次。当体能增强后,尝试不间断地坚持90秒。【详细】
人是怎样长高的?骨骼生长时也在不断重新塑造,大面积骨骼被破坏和吸收,并不断再形成。骨骼最后的形状不仅取决于其长度和宽度,也依赖于肌肉的牵拉力及邻近组织的位置。骨骼在达到成年大小和形状后,仍然需要不断重新塑造,从而变得更加坚实。因此,家长不仅要注意孩子的骨骼生长,还要通过增加体育运动提高其骨骼质量。
孩子长个有三个关键期。正常人有三个身高快速增长阶段,即婴儿期、儿童期和青春期。青春期是最后的长高机会,因为婴儿期、儿童期长个受影响时,只要及时纠正影响因素,最终还有追赶生长的时间,甚至有可能赶超同龄小伙伴。青春期,孩子的骨骼逐渐接近完全愈合,追赶生长的能力受到限制,一旦错过这个增高的最后黄金期,悔之晚矣。
运动确实对长高有好处。1.运动对骨骺(读音hóu,骨干的两端部分)有良好刺激。可促进骺软骨板的软骨细胞增殖、骨化,促进骨骼发育,帮助长高。经常运动的孩子,身高比不爱运动的高2~3厘米。只要对膝关节、踝关节和脊柱有较大刺激的运动,比如篮球、游泳、爬山、跑步等都对长高有促进作用。2.运动促进钙吸收。运动后,生长板会受到刺激,这种刺激导致钙吸收更强,进而有助于骨骼发育。特别是孩子在户外运动,多晒太阳,特别有利于钙吸收和骨骼增长。3.促进生长激素分泌。运动后,生长激素分泌增多,锻炼能增加新陈代谢,增强机体防病能力,预防肥胖。4.有利睡眠。运动能促进睡眠,夜间是生长激素分泌的黄金期,高质量的睡眠有助骨骼发育。所以,家长要多让孩子进行户外运动,将长高潜能发挥到极致。
什么样的运动有利于长高?不少人有这样的误区:练体操、举重容易压得孩子不长个。其实,举重、举哑铃、竞技体操等静力型运动,如果运动适当可以促进骨骼生长、身高增长。但必须有教练指导、方法得当,以防止骨骼受伤、影响骨骼发育。动力型运动,如田径、游泳、球类等运动对长个特别有利。孩子的骨骼系统比较软,长期局限于一种运动,容易导致骨骼发育不平衡。所以,建议进行全面锻炼,多做伸展肢体、弹跳等运动,适当做些力量练习,可促使全身各处骺软骨新陈代谢处于相对旺盛状态,令全身匀称生长发育。
为大家推荐一些长个运动:弹跳运动,如跳绳、跑步、跳远等有助四肢发育;伸展运动,如单杠、体操等有助骨骼伸展;全身性运动,如篮球、羽毛球和游泳等,有助全身骨骼伸展和延长。需要提醒家长,18岁以下孩子不宜参加体力消耗过大的运动,运动量宜循环渐进。研究发现,运动不当或运动量过大,反而会使生长激素分泌量减少,影响长个。建议每周运动4~5天,每次30~45分钟为宜。【详细】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联系我们ENGLISH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01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0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