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体育推动健康关口前移,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广泛培养和发动体卫融合的专业力量,将运动健康服务不断送到百姓身边。如今,南京以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慢病患者群体为突破口,率先构建起体卫融合社区健康治理的长效机制,下沉社区为居民提供运动处方。记者从南京江北新区顶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了解到,该中心“体卫融合—运动促进健康站”自2023年3月18日正式启用以来,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服务群众及运动干预均约达5000人次。
早上8点,伴随着社区医生的“上班”,五六位居民也紧跟着医护人员的节奏“上岗”。穿戴好设备,热身、选择锻炼方式……今年68岁的陈阿姨告诉记者:“我按照运动处方每周坚持3次有氧训练,如今不到两个月,药少吃了,血糖已基本恢复正常,身体也感觉有劲了。”
陈阿姨是一位“老糖友”。“家人们都说我脸色发暗,我也经常感觉自己很疲惫,身体始终不在最佳状态。”两个多月前,陈阿姨在门诊拿药时,在家庭医生的推荐下,参加了体卫融合干预项目,经过运动专家对身体机能和基础数据的测试,为陈阿姨开具运动处方,为她量身定制了一套训练方案。陈阿姨表示,都知道运动好,看到别人跳广场舞也想参与一下,但总是坚持不了,有时候还觉得动一动,心跳就特别快。“但在这里,身体各项数据实时监控,每次一个小时左右,不仅能坚持下来,而且每次运动后,血糖值都能下降很多,也有了坚持的动力。”陈阿姨说。
顶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运动处方师徐志鹏介绍,中心将运动干预纳入健康管理体系,依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开展运动干预,针对不同人群设置多种个性化的签约服务包,以精准运动为核心,融合心理疏导、中医理疗、运动康复等专业,为群众提供体质检测、体适能测定等一对一服务。“除了有氧运动,我们还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增加肌力等抗阻运动,一般每周三次,对于一些特殊的患者,我们还会将运动干预延伸至患者家中。”
辖区居民刘先生今年74岁,是一位有着15年高血压病史的患者,他每天都准时到健康站“打卡”运动。
去年7月份,刘先生因脑梗后遗症来到顶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就诊,最初患侧肢体无力,寻求治疗方法,医务人员对刘先生说:“基础的理疗、手法等治疗并不能完全解决脑梗后肢体无力的问题,在肢体功能允许的情况下更多的是要自己主动参与。”依据其身体情况及综合治疗方案,医生为他推荐了中心的运动促进健康站。
当时的刘先生犹豫不决,在医生的建议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签了一个月的“体卫融合”服务包。在经过全面的体质监测,包括心肺功能、力量、体成分等测试,骨密度检查,焦虑、抑郁、心血管风险等问卷评估,运动站为其制定了个性化的运动处方,同时提供血压、指脉氧、心率等健康监测。每次锻炼,医务人员会根据定期的评估数值,为其调整运动处方。
在医生专业指导的一个月后,重新进行各项指标的评估监测,数据有了明显提升。为了进一步提高肢体功能,刘先生再次签约服务包,逢人就笑呵呵地介绍推荐“体卫融合”运动+健康的优点。至今的他已坚持“打卡”快一年时间,心肺功能也从最初的73分良好等级提升到90分的优秀等级,血压也稳定在正常值范围内。
徐志鹏介绍,像陈阿姨、刘先生这样的例子顶山中心还有许多,很多患有慢性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在顶山运动促进健康站团队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坚持运动干预3个月以上,身体素质均有明显改善。“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运动的意识大家都有,但是如何运动、怎么运动、运动频次和时间如何,绝大多数老百姓都一头雾水,将慢病管理与运动相结合,获得周边百姓的一致好评。”
据了解,为了进一步满足辖区居民科学健身需求,同时促进“体育+卫生”共享优质健康融合,顶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配置了磁力单车、跑步机、组合抗阻力训练健身器械等最新功能齐全的运动康复设备以及全套智能检测训练双功能设备,填补了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设施不能进行实时监测运动时的心率、脉氧等身体健康数据分析的短板,让辖区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加专业、安全、便捷、优质及共享的“运动+医疗”特色健康服务。
该数字报电子版半年内的所有报纸版面为免费阅读,其他版面开始收费阅读。更权威的资讯,更便捷的形式,更周到的服务将大幅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